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回首历史长河,掬几朵风流人物浪花,汲几分英雄风采。长河倒影,时空交错,故里名人犹如近在身旁,一言一行,教诲我“思廉”、“崇廉”、“守廉”、“践廉”。 福建泉州石狮悠悠历史,不乏为官清廉的历史名臣,有些或闻其名不知其事,有些更是渐渐埋名于历史的尘土中。“平生要识琼崖面,到此当坚铁石心”这是有史可查石狮人创作的第一幅楹联,它出自于宝盖镇塘头后厅村人洪天锡之手,一直张贴于他任南宋理宗监察御史的官署中。《宋史》有他的传记,《泉州府志》称:“天锡言动有准绳,居官耿介,临事是非侃侃不可回折。”他的一生,始于“思廉”“崇廉”,忠于“守廉”“践廉”,闪烁着清正廉明的光辉。 不畏强权 思廉崇廉 洪天锡少时聪颖好学,言谈非凡,于宝庆二年(1226)中进士,初授广州司法参军。广州推官盛气凌人,经常欺压僚属,洪天锡不畏权势,每每出面匡正,其廉正之风于此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不久,他调任潮州司理参军,发现潮州地方豪右占夺民田,不畏强权的他即时呈报上司,勒令归还,煞下了豪强仗势欺人的嚣张气焰。此后任古田县令,古田情况复杂,打官司告状者特别多,洪天锡到任后,本着一贯廉明奉公的精神,立即动手清理长期积案,一一剖决,案无留牍。面对地方豪强贵族,他大有“强项令”风范,拒绝低头妥协,把倚仗王邸势力的杀人犯绳之以法,绝不宽恕。 要学廉,先锻骨。何谓廉,古语有铮铮铁骨之意,今语主要为廉洁自律、奉公守纪之意。廉,是内心的修养,是思想上的自我控制,只有思廉、崇廉,才会有守廉、践廉。人生百态,社会鱼龙混杂,我们无不于大染缸之中挣扎,没有铁骨,必然被流毒腐蚀,如何能有思廉、崇廉之心?君不见,职场官场,多少人弯腰折节,阿谀奉承,对贪污腐败或视而不见、不敢直言,或同流合污、深陷泥淖。一副铁骨,正是清廉之风的开始,也是清廉之风能越刮越烈、能善始善终的倚仗。我们于农行中,无异于洪天锡于官场中,要学廉,先锻骨,先从勇于向一切违法乱纪、贪污腐败、不正之风说“不”开始。 守廉践廉 坚守职责 淳祐十二年(1252),洪天锡调任建宁府(今福建建瓯)通判期间,建宁大水,灾情严重。洪天锡来不及请示上司,当机立断开常平仓赈济灾民。因赈济有功,擢升诸司粮料院,旋迁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在洪天锡任监察御史时,皇帝昏庸,“三患”危害严重,他严肃地执行言责,多次上书理宗,直言奏道:“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并指名抨击董宋臣、谢堂、厉文翁。尽管理宗皇帝千方百计地袒护厉文翁,洪天锡还是尖锐地指出:“不斥文翁,必为王府累。”理宗命令吴燧对他再三宣谕解释,洪天锡仍然据理力争,阐明自己的观点,至此,理宗皇帝仍旧没有采纳他的金石良言,还发下亲笔信,劝洪天锡改变奏疏,并表示对厉文翁要亲自“戒饬之”,名曰“戒饬”,实则包庇。面对皇帝有意庇护厉文翁的行径,洪天锡并不就此罢休,接连五次呈上奏章。可惜他的谏言最终仍不被采纳。 在其位,谋其政。守廉践廉,首先要做好自身职责之事,从自身出发,守廉践廉倡廉,才有足够的说服力。职责所在,义不容辞,面对灾情,他没有选择向上级请示,缓缓图之,更没有选择借机贪污赈灾粮饷,而是毅然决然开冒着革职的风险开仓赈灾,以身作则投身救灾。监察御史,这好比我们农行纪委一般,他敢于发挥自身监督责任,对贪腐官僚悍然发动攻击,既没有趋炎附势,也没有向王权妥协,大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这是我们农行每一位干部、每一位员工都需要具备的精神,一种捍卫党风廉政的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坚守自身的清正廉洁、坚守自身的岗位职责,那贪腐之蝇将无缝可叮,我们的生活之风、工作之风将焕然一新。 人人向廉 人人清廉 辗转中央,洪天锡最终黯然离场,但仍不变其清廉刚正本色。后任福建安抚使时,他发现“荔枝贡”对百姓剥削极为残酷,以至百姓深感不满,便上奏请求罢除,解除了长期套在福建荔枝乡百姓身上的枷锁。度宗即位时,他虽未出任侍御史兼侍读,但仍关心民瘼,未尝懈怠,上疏直陈当时政策危害民生之事:“曰公田,曰关子,曰银纲,曰盐钞,曰服役”。 守廉践廉,最终应使人人向廉,人人清廉,不应该局限于自身的清廉。洪天锡任监察御史时能直言敢谏,是职责所在,但他辗转官场,仍不忘诤臣本色,针砭时弊,敢于逆行,誓要营造朗朗乾坤。而我们很多人对于上级的命令盲目遵从,以为扫好自家门前雪便好,不必操心他人瓦上霜,不去反抗也不去谏言,让贪腐做大,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最终被裹挟。 “清廉农行”要建设的不是一个人的农行,不是纪检干部的农行,也不是党员干部的农行,而是全体农行人的农行。人生需要逆行,我们面对不正之风更要勇于逆行,哪怕面对的是高山大海,我们也要有移山填海的魄力、毅力和勇气,要相信,我们人人都是监督者,我们人人都是清廉人。 因其直言敢谏,针砭时弊,为政清明廉洁,爱民礼士,又被人们称为“铁面御史”。 (农行泉州石狮支行 洪佳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