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10日报道(记者 傅心婕)在建瓯市林业局一层大厅内,多块电子大屏实时滚动显示着林地面积、坐标、业务办理情况等详细信息。这是建瓯森林生态运营中心的所在地,运营中心负责人黄鸿青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每块电子屏展示的数据信息。这些跳动的字节背后,藏着当地林业生态发展和绿色金融有机融合的一段发展故事。 “我们原先自己种植,每亩林地只能获得2000元的收益,现在交给运营中心,每亩收益能达到5000-6000元。” 建瓯市通济街道东溪村支部陈书记告诉记者,当地合作社所属的500—600亩的林地都托管给了运营中心运营,运营中心帮他们对接专业的杉木和中草药种植公司,并种植了杉木、多花黄精、铁皮石斛等林下经济产品,其中杉木已经种植了15年,有效利用了林地,为乡村振兴带来了经济效益。 建瓯地处闽北山区,是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拥有笋竹、锥栗、杉木等重点优势产业,当地的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林地面积在全省和全国均处前列。然而,长期以来,当地的林业发展却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在此之前,当地普遍的经营模式是,村里把林地承包到户,由林农个人筹措资金投入经营。这种模式面临的问题是,当资金需求大的情况下,林农缺乏持续性资金投入,导致造林质量低,收益不高,林农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往往种植短周期经济林,进而降低了整体造林质量,经营十分破碎化。”黄鸿青介绍,此外,早期林农洽谈造林承包事宜,往往需要“多跑好几趟”,时间成本消耗巨大。 在此情形下,为加快金融政策与林业资源的衔接融合,推动“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功能数字化,建瓯农商银行与市属国有林场充分沟通交流,通过“省联社-办事处-行社”三级联动,基于生态银行,在南平地区率先建设完成“建瓯市森林生态在线运营平台”,该平台融合了国土三调、林业二调、林权登记数据信息,具备林权在线交易、林业金融产品申请、政策法规查询、办理合作造林、碳汇开发、林下空间流转等多项业务功能。 作为南平地区推出的林改创新机制,“建瓯市森林生态在线运营平台”由四个核心平台组成:林权收储平台、林木流转平台、林权抵押贷款平台和森林资源评估平台。这些平台可查询承包、承租等林地信息及林农信息,方便需要开发、承包经营方查询对接;线上进行林木交易;将林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解决抵押难、资金短缺问题。通过金融机构与国有林场的合作,实现了林地资源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一户一股权”使林农变股民,“一年一分红”使资源变资金,“一县一数库”使数据变信息。 “林业相关信贷,林农都可通过线上申办,‘一年一分红’也能在线上实现。得益于平台大数据,信贷产品不仅能够线上精准投放,打破了传统的担保瓶颈,为各方带来最大的便利性,还能实现在线评级,依据对林业经营主体的信用等级进行评级授信,对符合条件的客户申请利率贴息补助,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建瓯农商银行总行副行长韩华表示。平台于2023年8月8日正式启用,目前已导入林地信息15.72万宗、覆盖面积589.41万亩,其中碳汇林信息2.89万宗、面积123.78万亩,林下信息3601宗、面积20.8万亩,为林农和林业经济合作社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据了解,在平台建设完成后,建瓯农商银行在省农信联社“五福”贷款“福林”系列的基础上,先后优化推出“兴林贷”“福林贷”“林下经济贷”“碳汇贷”等林业专属产品,用于满足涉及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推广工作中相关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绿色消费信贷需求。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对符合林业贷款贴息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财政贴息,担保方式多样化,采用“信用+增信+风控”服务模式进行推广。 平台的搭建和金融的支持,让建瓯林业资源活了起来,也让乡村振兴这盘棋拨云见日。除此之外,建瓯农商银行还将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作为“一号工程”持续推进,联合市发改科技局、园区管委会向全市各林业加工园区派驻19名金融特派员,促进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与各级农业农村、林业主管部门、市笋竹专班、人民银行等深入沟通合作,汇聚“几家抬”力量,共同地推动林改政策落地,助力林业发展。截至目前,建瓯农商银行包括笋、竹、木产业在内的林业专属贷款已达6.91亿元,对比年初增加7340万元,1983户林农林企从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