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深圳经历了极端天气模式的频繁切换:持续多日的高温炎热天气稍有缓解之际,强降雨天气又来造访,带来城市内涝、雷击等新的风险。这种天气模式不仅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及时预警是防范灾害的第一道防线。深圳气象部门在应对极端天气时,展现出了较高的预警能力和反应速度,无论是高温预警还是暴雨、雷电预警,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向市民发布,提醒做好防范措施。不过,预警的精准度和覆盖面仍有提升空间。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优化预警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加强应急保障是应对极端天气的关键。在高温天气下,须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力度,如老年人、儿童、户外工作者等,为他们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物资和医疗救助服务。同时,加强公共场所的防暑降温设施建设,如增设遮阳棚、喷淋装置等,尽可能为市民提供凉爽的避暑环境。在暴雨天气中,则应重点做好排水系统的疏通和维护工作,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减少城市内涝发生。 抗击自然灾害,没有局外人。一方面要加强跨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还当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市民普及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此外,要大力提倡邻里互助、相互支持,营造风雨同舟的良好社会风气。 用绣花功夫做好暑期民生服务,是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暑期是市民休闲旅游、学生放假的高峰期,也是各类安全事故多发期。相关部门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市民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加力民生服务,保障好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臧梦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