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付费乱象、内容违规问题频发;网络购物“缺斤短两”时有发生;网络游戏停服引发多起投诉……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上半年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析和消费投诉热点两份报告,反映出部分数字行业当下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 此类问题一再破坏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有气难发出来,受伤害却遭遇维权难。今年以来,一些消费者看凤凰传奇演唱会买到“柱子票”要求退一赔三、大张伟演唱会1300元门票看不到屏幕等话题引发舆论热议。预订酒店“黄金会员比普通会员贵”、打车软件“钻石会员”价格高于新会员等现象也一再激起舆论场回响。梳理此类案例,可以清楚地发现,消费者是在一种颇为乏力或无力的状态下进入被损害利益的情境中的。而消费服务的提供者或平台,往往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或优势。最终,一些消费者在消协等组织的帮助下维权成功,或者通过诉讼路径找回了失去的权益,但总体上看,维权之路走得非常艰难。 透过具体案例,我们更应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科技发展的大潮中,数字消费被不断推上新高度,这股技术狂欢所带来的消费热度,让很多消费者乐此不疲。但与此同时,在技术狂奔的意象中,消费者却在很多环节被落在了后面,信息不同步、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 技术进步令人愉悦,但卖家或平台有意利用这种“信息差”和技术语境中的不对等地位来忽悠消费者,则令人警觉。 针对这种状况,个体的努力维权、消协等组织的关切、监管的常态化发力有着显而易见的意义。但不容忽视的是,法律完善应当尽力与技术发展同步。从立法层面完善规则,弥补漏洞,为消费者撑腰,尤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今年,深圳将加强直播、网络餐饮等新兴业态监管,并将在全市核心商圈、大型购物店、旅游景点和口岸区域推广“一码当先”消费纠纷接诉即办机制,实现消费纠纷源头化解。以法治之力消除数字维权堵点,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