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养好脾胃”“一辈子都不用去医院的7条法则”“每天搓一搓,百病去无踪”……社交和内容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的“伪医学科普”,常常误导群众、制造焦虑。为扼制这一乱象,近期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院”)开设屏山科普讲坛,通过“线下讲座 线上直播”的形式,打造医患互动交流的“第二平台”,让正确的健康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站桩动作,劲用在大腿上,不是用在膝盖上,不是蹲得越深越好,要自然,这样就不会练功伤膝盖;呼吸,逆腹式呼吸,就是吸气收肚子、提肛、呼气放松、缓慢放松……”6月28日下午4点,在省二院病房楼一楼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内,第17期屏山科普讲坛如约开讲。 讲授科普知识的是省二院医学美容科主任、主任医师陈美华。她一边示范八段锦动作要领,一边讲解八段锦与中医经络脏腑的关系。 听完讲座,67岁的林凤霞刻意“留堂”,让陈美华为她再指导几个动作。“我知道动作却不知道为何要做这个动作,练着练着就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动作就变了。现在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练习起来就更加标准了,强身健体的效果也更好。” 当天,线上线下共有近500名观众参与了八段锦的学习。得知这一数据后,陈美华略显兴奋。“《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上医治未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常见病、多发病更是如此。”她说,这就是自己加入科普讲师团的初衷。 “医学知识存在较高的信息壁垒,做科普就是要打破医患之间的信息差,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才能更好地战胜疾病。”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专家,省二院消化内镜室主任、主任医师付肖岩多年来积极参与医学科普工作。他曾做过估算,即使他每天24小时不间断接诊,职业生涯中也只能接触约10万名患者。 “一场科普讲座,能让线上线下成千上万人看到,就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付肖岩解释说,医学科普并不是要让大家学会自己给自己治病,而是将复杂艰深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出来,让更多人形成更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努力消除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鸿沟”,从而提升群众的健康自觉。 “只有真科普的声音响亮起来,‘伪科普’才会日渐式微。”省二院党委书记周阳杰介绍说,医院组建了由70余名资深的医、护、药专家组成的科普讲师团,确保屏山科普讲坛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截至目前,该院已成功举办了17期屏山科普讲坛,讲座内容涵盖中医脾胃、肺病、心病、脑病等多个领域,在群众中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记者手记>>> 健康知识传播攸关民生 医学科普对于提高公众健康素养、预防疾病、促进医疗资源公平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医学科普的主体力量,广大医务工作者应积极将医学科学知识、防病治病方法、医学保健措施和健康理念,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传播给公众,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素养。创作内容方面,要紧跟时代前沿,为科普作品注入最新的医学理念和技术,打造科普精品。语言表达方面,要深入浅出,兼具趣味性和生动性,让患者听得懂、学得会。传播方式上,应将“云”科普与面对面宣讲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在提高覆盖率和触达率的同时,增强民众对医学科普工作的“获得感”。 此外,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科普内容质控体系,严格把控健康知识内容质量,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同时大力治理网络乱象,逐步探索健康知识发布审核机制,严格把控准入门槛,确保健康知识传播的科学性、权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