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守粮仓 又拓菇棚 -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2024-07-19 16:25:26 张辉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漳平市象湖镇农民尤永燕有双重身份——既是稻农,又是菇农。

小满时节,当地中稻正值关键的分蘖期。尤永燕一边忙着适时烤田,控制水稻无效分蘖;一边忙着制作香菇菌棒,为后茬轮作香菇做准备。等到秋天水稻收获后,她家的稻田将变身香菇大棚,实现一地两用、一田双收。

既守粮仓,又拓菇棚;既保障粮食安全,又践行大食物观,源自漳平市近年来创新的菌稻轮作模式。

漳平香菇是远近闻名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更是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法宝,产业发展历史超40年。去年,全市香菇产量约9300万棒,年产值约4.5亿元。然而,传统香菇种植需要占用耕地,难以避免与粮食生产争地。粮经矛盾如何破解?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目标何以兼得?在践行大食物观的过程中,当地给出了新解——以稻养菌,以菌保稻。

这是一种“见缝插针”式的粮经轮作模式:每年5月中旬移栽秧苗,6—8月趁着水稻生长期集中制作菌棒,9月中下旬中稻成熟收割,10月在钢架大棚上铺设棚膜,菌棒下田入棚,利用冬闲田生产香菇,来年4月出菇,完成使命后的菌棒经粉碎后作为有机肥料还田,为后茬水稻提供基肥,之后撤掉棚膜种植水稻,如此循环往复。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实现农业内部良性循环,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水稻的优质高产,具有节本省工、减少病虫害等优点。”尤永燕说,菌稻轮作模式让耕地在科学利用的前提下,实现了物尽其用。目前,一亩地能容纳1万多个菌棒,按照当前行情,每个菌棒出菇后,能卖7元左右,一亩地一个产季就能增收七八万元。在象湖镇,像她这样的稻农兼菇农有1200多户,全镇食用菌年产值约2亿元。

目前,该模式已在漳平香菇主产区全面推广。

龙岩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溪南片区菌稻轮作示范基地位于溪南镇下林村。近年来,下林村探索“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 基地”菌稻轮作发展模式。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建成“菌稻轮作”示范基地200亩。农户通过向合作社租用轮作大棚,进行水稻、食用菌种植。从制作菌棒,到接种养菌,再到下地种植,实现了统一规划管理。

由于食用菌田钢架林立、间距小,传统大型农机难有用武之地,导致菌稻轮作机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为此,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因地制宜引进手扶式插秧机、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无人机喷灌、小型履带旋耕机等小型机械,以实现降本增效。

如今,漳平的广袤田野间,既飘稻香,又添菌香,农民既拎稳了“米袋子”,又鼓起了“钱袋子”。

更多》专题聚焦

中国人寿福建省分公司是中国人寿在福建寿险市场的分支机构,中国人寿福建省分公司一贯奉行“成己 …[详细]

更多》中国人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