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既是城镇化发展规律使然,也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现实所需。以预计,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必将真正成为人们的优质生活圈、幸福共享圈。 一桥飞架,跨越伶仃洋。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开通。一个月以来,车流量超过300万辆次,平均每天10万辆次,承担了跨珠江口总车流量的近四分之一。交通流量带来发展增量,深中通道也为珠江两岸城市、都市圈的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进一步流通按下了加速键。这正是我国近些年都市圈发展提速的真实写照。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近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既是城镇化发展规律使然,也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现实所需。一方面,城镇化在快速发展中后期,生产要素由向中心城市单向集中,逐步转为从中心城市向周边扩散,客观上要求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202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超过9.32亿人,城镇化率达到66.16%。如何走好城镇化“下半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自然就成为了工作的重要方向。 2021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批复了南京、福州等14个国家级都市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发展成果有目共睹。比如,南京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2019年是39997.54亿元,2023年已超51000亿元。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都市圈发展还面临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这都需要靠改革的办法来破除。 从《行动计划》来看,不论是“全面畅通都市圈内各类未贯通公路和瓶颈路段”,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还是“推动跨城市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办好广大百姓可感可及的实事;不论是“强化产业分工协作”,使各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还是“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项项重点任务,都是着眼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高水平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都市圈建设要避免一哄而上。都市圈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既不是简单的“摊大饼”,追求纸面数字好看,也不是百米冲刺,单纯比拼速度。这都需要在尊重各城市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破除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探索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的方法。如此,才能建成各有特色的都市圈。 “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曾经的“乡土中国”,正在加速走向“城镇中国”。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可以预计,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必将真正成为人们的优质生活圈、幸福共享圈。(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向东而望,舒展城市想象 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议题与机遇 (责任编辑:刘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