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为有效协调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引。持续发挥森林“宝库”作用,绘就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第一,强化统筹设计、推广与监管。各地围绕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化,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逐步建立。着眼于森林的整体性功能,需从更加立体的视角来思考其可以扮演的角色。一个大规模的国家森林公园,可以同时承担生态保护、调节气候、减污降碳等多方面功能,这就要求将相关部门的专业化知识和职业化管理以科学方式纳入其中。要实现这一点,需进一步完善林业(森林)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决定》强调了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重要性,要求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议在政策设计和监管思路上将与森林保护治理相关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尤其是进一步健全森林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完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监督制度。 第二,拓宽市场化运营与社会资本参与渠道。这里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森林产品品牌性质的总体定位。森林产品品牌的本质特征是虚拟性和公益性,不同于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实体商品,其商业价值不太容易精确测定,而且所有的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都不能以牺牲森林的社会、生态功能为代价。与此同时,绝大部分森林产品品牌具有普通生态产品品牌的属性,因此存在生产营销问题,需遵从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规律与交换规律。 二是市场化运营与社会资本介入的必要性。市场化运营与社会资本介入是现代商品经济制度及其运行的基础构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为其提供了既发挥积极作用、又受到规约引导的环境。森林资源本身的公有性决定了相关商业化运营或资本化管理都要充分考虑收益的公正分配和互惠共享。因此,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构建顺畅高效的体制机制。《决定》提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其中,耐心资本值得关注,一方面,社会资本要对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有充分的信心与耐心;另一方面,社会各界要对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的资本介入给予充分的信任与耐心。 第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制度建设,而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与完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持续推进,致力于为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实现提供基础支撑,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拓宽渠道和路径。新时代10年,包括森林产品在内的生态产品品牌创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一大亮点。目前4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都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作为其改革探索的突破口,且卓有成效。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需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全局统筹。《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对于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来说可谓恰如其分。未来,需深化涵盖多重政策议题或具有多重政策推动效应的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促进森林多重功能更有效发挥的综合性、区域性制度,建议精准推动森林产品品牌创建引导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郇庆治) (责任编辑:武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