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悠悠,碧水丹山“回响” -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2024-08-23 16:10:01 常桂旭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武夷上梅茶景(古称“白水”)是一个如此美丽又让人迷恋的地方。村落风景优美,小溪环绕,莲花峰、鹅子峰、大王峰、笔架峰四周耸立。而“白水”人文历史资源尤为丰厚,群星璀璨,经典纷呈,无与伦比。这里作为柳永故里,除了有柳永写下诸多经典,还走出大名鼎鼎的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

胡安国是两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和政治家。他一生以圣人为目标,提倡修身为学,主张经世致用,重教化、讲名节。他潜心研究《春秋》,所著《春秋传》成为后世科举士人必读的教科书,开创了著名的湖湘学派。

(一)

大王峰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标志性景点,形似鸟巢、英姿勃发,与势若仙子、衣袂飘扬的玉女峰在九曲溪畔矗立千年,默默述说着壮美的爱情故事。碧水丹山间迸发出隽永神奇的灵秀魅力,引无数千古风流人物神往。

大王峰向东40里,是海拔1001米的鹅子峰,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少年时期读书的书院所在地,山脚下便是“白水”人称颂千年的“遇仙桥”,桥下是潺潺西流的籍溪。和着“三秋桂子”的浓郁,“十里荷花”的清雅,拾溪而上,走过柳永祖屋遗址、刘勉之“白水草堂”,直抵蛇山口。空中俯视,三条蛇形山脉并行顺黎岭蜿蜒而下,守望着古老的村庄——这便是胡坊村,胡安国祖宅所在,至今村落遗址犹存。

自唐末起,“白水”文化昌盛,胡安国五世祖避五代之乱,至崇安县开耀乡籍溪里(今武夷山市上梅乡白水)定居,钓鱼于鹅子峰下,以“钓鱼翁”自晦。人皆不知其所从来,称之曰“钓鱼翁”,又称“主簿公”。究其先本江南人,此后,胡氏遂以福建崇安为籍贯。鹅子峰下的遇仙桥,是一座上千年的石拱桥,是进出“白水”的必经之地,至今静静地横卧在籍溪河上,似乎在等待着从“白水”走出去的诸位贤达早日归来。这里曾走出顿悟“屯田蹊径”的柳永,“惟楚有才”的湖湘学派宗师胡安国,精忠武将吴玠吴璘兄弟,常年穿梭于五夫与“白水”求学的朱熹,还有邀约朱熹“鹅湖之辩”的吕祖谦,等等。

奇山有仙气,秀水生精灵。公元1074年,一代理学宗师胡安国诞生于“白水”的胡坊村。此时的“白水”,人才辈出,柳永兄弟“柳氏三绝”的美名已相传近百年,柳永“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的教诲在当地萦绕不绝。

因着耳濡目染,童年时期的胡安国非常好学,7岁时能背诵《训童蒙韵语》,作“自任以文章道德”的小诗,彰显出远大的抱负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15岁时,胡安国离开“白水”,到信州(今江西上饶)求学。一日,一个戏班子在州学前演出,百余名同学都外出观看,仅剩胡安国一人还留在书斋读书。琅琅的读书声让州学教授胡公非常感动,问他为什么不去看热闹,安国答曰“马戏乃一时之乐。而圣贤书却可以终身受益”。胡公嗟叹不已,遂赏赠他纸笔佳砚,叹曰:“当为大器。”

17岁时,胡安国以出众的成绩考入太学。此时,他结识了程门高弟杨时、游酢和谢良佐,往来频繁。程氏的学术思想因程氏友人及弟子们的口碑相传,在胡安国的心中渐入渐深。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对二程学问也有了更深的心得和体会,并逐渐形成独自见解。

(二)

公元1097年,24岁的胡安国进士及第,步入仕途。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遂,“凡四十年,其实历不及六载”,很长时间胡安国都在家乡武夷山流连栖息。其父去世后,他辞归武夷,“遂称疾不仕,筑室墓旁,种稼自给,聊以此终身”。

公元1129年冬,胡安国从福建举家迁移,乘舟穿越云梦泽,转道宁乡,在其弟子的恳引下来到湘潭。湘潭有一碧泉潭,清嘉庆《湘潭县志》这样描述:“唐天宝间,石岩中泉忽涌出,色如靛蓝,投物水中,皆成碧色。”可见潭水之美。或许是美丽的碧泉潭让胡安国停下脚步,遂定居于此,并在距离碧泉潭两三百米处创办“文定书堂”,后在其子胡宏手上发展成“碧泉书院”。

碧泉潭水见证了一代鸿儒的辉煌故事。公元1105年至1136年,胡安国历时30余年,完成了盛典胡氏《春秋传》30卷,约10万字。期初十年,胡安国“遍览诸家,欲求博取以会众妙”;又用十年工夫,简编思索,“时有省发,遂集众妙,附以已说”,但还是不敢以为已有所得;再用五年时间,才完成撰述;而后又修改完善两年多,《春秋传》方告完成,可谓“用意甚勤”。“初稿不留一字”,尤见其用心之良苦,堪称治学之典范。

我时常思索,胡安国毕于一生撰写《春秋传》,必定有其宏伟目标,反复认真研读,方窥探其真正用意之一二。

一是经世致用。胡安国极力弘扬“春秋大义”的主要意图,正在于上述现实立意。其书“感激时事,往往借《春秋》以寓意,不必意义合于经旨”。也就是说,胡安国不是按照寻章摘句的方式,解释《春秋》的词句或考证《春秋》所记事实的真伪,而是为了“经世”之目的,力图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原则的指针和行事的借鉴。正因如此,胡氏《春秋传》堪称一部治世的通典,而非一般的学术著作。

二是“立言”以遗天下万世。胡安国草创《春秋传》始自北宋,宋室南渡之后,渴望恢复中原、统一河山的愿望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写作《春秋传》的决心。宋高宗诏令胡安国“撰修所著《春秋传》”,但是,胡安国写作《春秋传》不仅仅是为了宋朝王室,更是为了当时及以后天下万世之君主“开为仁之方”。元明两代把胡氏《春秋传》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解释,彰显其治世通典的特征和功能。

(三)

胡安国著书立学,开门授徒,并奉旨纂修《春秋传》,晚年自号为“武夷翁”,人称为“武夷先生”。去世后朝廷特赐谥“文定”,“盖非常格也”。他以不及六年的政治生涯而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学术上尊崇二程洛学,政治上多秉承春秋大义,倡导大一统思想。更重要的是他刚正不阿、气节高尚,道德文章冠绝一时,足以垂范后世。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四月,胡安国逝世,葬隐山。胡安国在湖南仅生活了8年,却对湖南地区影响非常大。他把教授生徒、研究学术与救国救民的现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注重道德修养、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他培养了大批弟子学士,造就了追求价值人生的理学氛围,开创湖湘学派,为当地带来清新的思想学术空气。

湖湘学派,秉承“春秋大义”的家法,强调“经世致用”与“心性修养”“精研工夫”相结合。其注重“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相结合,倡导道德的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实践于经济、文教、军制等事功,历练出胡宏、张栻、胡大时等著名的思想家,在潜移默化中将“经世致用”牢牢植入一方人文血脉。

湖湘学派影响深远,岳麓书院、碧泉书院、衡山文定书堂等带动并形成了诸生向学之风。在南宋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势下,湖湘学派诸生纷纷投笔从戎,谱写了一曲曲为国捐躯和为信念赴死的人生壮歌。

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湖湘学派的思想总能在历史的危急时刻,“经世致用”地将“春秋大义”与客观现实相结合,迸发无穷的力量,影响了一代代人。

胡安国的理学成就,离不开他的学识和人格的双重力量,更有胡宏、胡寅、胡宁等后代的鼎力辅佐。后人仰慕胡氏四贤的道德文章,遂建四贤祠于武夷山文庙东侧,祀奉胡安国、胡宏、胡寅、胡宪,还勒石图赞。图像的线条生动流畅,或峨冠博带,或儒巾布服,因人而异,形象逼真,为后世敬仰。

如今走进“白水”,一座座巍峨的山峰环抱着宁静的村庄,村口的籍溪西流依旧,昼夜不停地诉说着“春秋大义”、千古文章,延续着千年的文脉。

山水寂静无声,而胡安国等人的经典著述和精神氤氲,早已化作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广袤的大地,启迪着一代代文人志士,传唱着永不休止的文脉弦歌,激荡着声声不息的历史回响。

更多》专题聚焦

中国人寿福建省分公司是中国人寿在福建寿险市场的分支机构,中国人寿福建省分公司一贯奉行“成己 …[详细]

更多》中国人寿
网站地图